• broken image

    「身」和「心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課題

    世界衛生組織於1948年時對「健康」下了一個定義:「生理、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的完好狀態,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。」

    但在數千年前的《黃帝內經》,老早就提到「飲食有節,起居有度,不妄作勞」,這樣深刻的洞見,至今仍是世界各國執行健康促進的三項重要指標「均衡飲食、生活習慣、保持運動」。

    在這個繁忙的時代,我們需要一個簡單易學的方式,讓自己保持「身安」與「心安」的狀態,身安是福、心安即氣;身安心安、福氣自來

  • 靜心技巧

    孟子曾經說過:「仁,人心也;義,人路也。舍其路而弗由,放其心而不知求,哀哉!人有雞犬放,則知求之;有放心而不知求。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。」

    broken image

    心靜氣定

    「心靜氣定」是屬於一門技術,它的定義及說明就必須清楚明白,這樣在執行的時候才可以按照步驟,一步一步來練習。這些步驟,以前的人管它叫「功夫」,現在則是被稱為「核心技術」,以往它可是有個響亮的名稱,就叫做「收視返聽」,也有人叫它做「收放心」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靜坐技巧-閉目垂簾

    靜坐是人人都會,但要坐得好,不見的個個都有把握。

    為何要先從雙眼開始?因為眼睛是心的門戶,所以要想心靜,就要先從雙眼下手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靜坐技巧-存心聽息

    一呼一吸為「一息」,古人常將它比喻成「巽風」、「母氣」、「橐籥」,其實所指的就是呼吸。

    呼吸的形態可以分為四種:「風、喘、氣、息」甚麼是存心聽息?就是把心放在呼吸上面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靜坐可以澄心

    靜坐可澄心,澄心要靜坐,不管名稱如何不同,重點說的都是相同,那就是要能夠「一念不起」。

    念頭不起就是「靜」,自性不動就是「坐」,「坐」是我們可以看得到的「像」,「靜」就是它主要傳達的「意」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• 靜心技巧

    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多次表示:「呂洞賓的《太乙金華宗旨》啟發了他,讓他首次走向正途。」這本講述「靜坐」的技術手冊,不只改變了道教,甚至也影響了全世界。

    broken image

    靜坐三要素

    靜坐有三個要素組成,分別是「姿勢」、「意念」和「呼吸」。這三個因素是缺一不可,無法分別拆開,就像是植物的根、莖、葉一般,少了其中一部份,就構不成植物,所以一說到靜坐,就要想到姿勢、意念、和呼吸,也就是「說一即知三」,而姿勢、意念和呼吸要同時運用,這就是「合三而歸一」。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
    改變觀念,命運就跟著改變

    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,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–阿爾弗雷德·阿德勒曾經說過:「我們的煩惱和痛苦都不是因為事情的本身,而是因為我們加在這些事情上的觀念。」

    「念」這個字可以拆成為「今」和「心」這二個字,也就是說今心為念,當下的這一念就是心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勿求速效、末貪驗證

    艾瑞克·弗洛姆—美籍德國猶太人,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,曾經說過:「每天安靜地坐十五分鐘,傾聽你的氣息,感覺它,感覺你自己,並且試著什麼都不想。」

    靜坐的功夫做不好,往往是來自於二個因素,一個是「習慣」,另外一個就是「身觸」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收視返聽

    約瑟夫.墨菲(Joseph Murphy)博士曾經說過:「遇到困難的人往往不知道怎樣去想,怎樣做出反應,他們需要一個一學就會的簡單地祈禱模式。」

    她將自己關在屋內,坐在沙發上,讓身體完全放鬆,閉上眼睛,讓心情靜下來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• 養身動作

    當你發現「坐式八段錦」的動作,與專為長輩設計的「健口操」有許多相似之處,你一定會愛上這民間廣為流傳的健身方法,因為它不只適合全齡族群,也不受場地的限制。

    broken image

    叩天鐘

    牙齒人的壽命密切相關,人在步入老年之後就容易出現牙齒鬆動、民間有句諺語說:「朝暮叩齒三百六,七老八十牙不落」,就是說「叩齒」這個動作可以讓人牙齒堅固。「叩天鐘」也有人稱之為「啄齒」、「叩齒」,就是將上下兩排牙齒互相叩擊,扣擊時力道的拿捏其實是因人而異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鳴天鼓

    「鳴天鼓」是利用掩耳和叩擊來對耳朵產生刺激,被視為是流傳千年的古老強腎方法。

    當食指扣擊的時候,會聽見「咚咚」的聲音,其響亮的程度,好像是鼓聲一般,所以「鳴天鼓」的名稱就是由此而來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搓耳

    「一身之氣貫於耳」,中醫認為耳朵上有許多穴位與全身經絡聯在一起,所以人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穴位,只要常對耳朵做正確的按摩,不論手法是用搓、提、壓、捏等都可以,也等於是幫全身做了按摩,長期堅持下來,對於身體的保健會有一定的幫助,古書記載常做「搓耳」和「扯耳」,可以使人耳聰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握固

    將拇指反壓在四個手指的裡面,拇指的指尖大約是在無名指的根部,這個手式就叫做「握固」。

    古書記載:「拘魂門,制魄戶,名曰握固,與魂魄安門戶也,此固精明目,留年還白之法,若能終日握之,邪氣百毒不得入。」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• 養身動作

    乾隆是有名的長壽皇帝,享壽八十九歲,他在位時非常注重養生,更將自己的養生之術告訴大臣,將它編成十六字的口訣以方便記憶「吐納肺腑,活動筋骨,適時進補,十常四勿。」

    broken image

    吐納

    也就是吐固納新,也可以稱之為吐濁納清,是一種透過意識來調整呼吸的動作。

    吸氣的時候用鼻子來緩慢吸入新鮮的空氣,呼氣的時候則是用嘴巴來緩慢吐出廢氣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熨眼

    每次只需要花一分鐘的時間,不僅可以幫助眼睛放鬆休息,還可以促進眼周血液循環。

    古書所記載的:常做「熨眼」可以令人目明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六字氣訣

    是一種運用呼吸和意念,同時搭配特定嘴型,藉以排除體內濁氣,進而達到延年益壽、強身健體的方法。

    不論吸氣還是吐氣,都不可以讓耳聞聲,因為聞聲則是代表氣粗,氣粗則是說明心還不夠細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晨起三光

    早起三光指的是頭光、地光與灶光。「頭光」指的是早晨起床之後,要將自己的儀容整理好,梳完頭、洗好臉,「地光」則是要將地面打掃清潔,「灶光」是指在做完早餐之後,要將廚房整理的乾乾淨淨,如此一來人不只看起來很有精神,一整天的生活也會因為早起而有條不紊地展開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• 養身動作

    藥王孫思邈之「養生十三法」,具有淺顯易懂的特色,不著墨於艱深的理論,只用樸實的語言將養生之道和盤托出,不論是在哪個年代或是國家,都值得推廣和學習。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
    摩腹

    俗話說的好:「肚子軟綿綿,百病懶得纏」,摩腹是自古流傳下來的養生方法,重要卻簡單易行。

    藥王孫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說:「摩腹數百遍,則食易消,大益人,令人能飲食,無百病。」,更是大力提倡「食百步後行,常以手摩腹」,做為長壽養生之道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敦踵

   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,「久坐」將會是人類健康的新殺手,其破壞的程度幾乎不亞於於「菸害」。

    「敦踵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踮腳跟,方法非常簡單,首先保持身體立正的姿勢,兩腳併攏,雙手自然擺放在身體的兩側,然後慢慢地踮起腳尖,用腳趾緊緊抓住地面,之後再放鬆讓腳跟輕撞地面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面浴

    「面浴」也有人稱之「乾洗臉」,是一種利用手掌來按摩臉部,藉以促進面部血液循環的方法

    不僅可以舒緩臉部神經的和肌肉,還可以讓皮膚變得更有彈性,這對於整天忙於工作,表情因緊張而過於嚴肅的上班族而言,不失為一個輕鬆又快速的保養方法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散步

    清代有個著名的養生學家叫曹庭棟,他在75歲的時候寫了一本《養生隨筆》,書中記載著許多日常生活的養生方法,其中有一段就寫著:「飯後食物停胃,必緩行數百步,散其氣以輸於脾,則磨胃而易腐化」,並提到:「古之老人,飯後必散步,欲搖動其身以消食也。」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 

  • 養身動作

    後半生幾乎都在貶謫流放中度過蘇東坡,可以說是受盡顛簸困苦,也因為如此,他的養生之道更顯得彌足珍貴:「無事以當貴,早寢以當富,安步以當車,晚食以當肉。」

    broken image

    咽津

    現代醫學認為唾液不僅能維持口腔的清潔,促進腸胃消化,幫助吸收功能,還能夠增強免疫機能。

    「活」這個字可拆解為「舌上的水」,古聖認為口中津液是人體五臟的精華,長期吞服可以讓人身體強健、卻病延年,所以也叫做「玉泉」、「醴泉」、「玉漿」等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玉液煉形

    這可是道家的絕門功夫,不只可讓氣血流通,還可促使百脈合暢。我們以「意念」為車,「口水」為乘客,「玄膺」為起點站,一樣先要觀想玄膺一竅,此竅在舌下的位置,等到口水滿了之後,就代表乘客滿座,可以準備出發了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指梳

    顧名思義就是以手指代替梳子來梳頭,在古代的時候,它可是有個響亮的名稱呢,就叫做「神仙洗頭法」。

    歷史上許多有名的文人墨客也都是此道的愛好者,晉朝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曾經提到:「春三月,每朝梳頭一、二百下,壽自高。」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  broken image

    熨臍

    清代著名的養生學家曹庭棟在《養生隨筆》中提到:「腹為五髒之總,故腹本喜暖。老人下元虛弱,更宜加意暖之。

    「肚臍」,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,一般的人其實並不會特別去注意,因為「它」看起來並不顯眼,可是我們的老祖宗就是不一樣,不僅明瞭它的重要性,還賦予它一個意義非凡的名稱–「神闕」。(點選圖片可以欣賞全文)

  • 最新影片

    精彩影片不容錯過

    broken image

    「城市小旅行」系列走讀

    broken image

    松山小旅行

    十大財神x推薦美食x體驗活動 

     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
    三分鐘靜心技巧

    broken image

    流傳千年的動作

    鳴天鼓

    broken image

    固齒固腎的動作

    叩天鐘

     

     

    broken image

    吐固納新可清肺

     

  • 聯絡我們

     

    服務項目:走讀導覽|校外教學|教育訓練|專題講座

    如有相關需求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絡,我們會儘快回覆,謝謝!

  • 追蹤我們

    羅德尼身心放鬆術最新消息

    broken image

    YouTube

    broken image

    粉絲專頁 

    broken image

    電子信箱